close

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

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秒殺搶購

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240
  • 優惠價:921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92

  • 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

    想了解更多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本系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中文經典100句──六祖壇經》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有道者得,無心者通、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等等。擺脫佛教經典給人艱深難懂的印象,在佳句中學習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誼及智慧。

      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系主任 何照清 強力推薦

      《六祖壇經》是佛經之中,唯一一本中國人的著作。內容主要在記述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誼,及禪學經義。曾被錢穆博士推為研究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總策劃

    季旭昇

      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等。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2001年起。

    文心工作室簡介

    呂婉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曾執教於國立東勢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現任國立岡山高級中學國文老師。

    吳雅萍

      就讀於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曾任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協助整理清代詞籍資料,並從事古典詩詞、作文等課程之教材編撰及教學。

    胡雲薇

      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現就讀台灣大學歷史博士班。曾任國中、高中代課老師。

    黃淑貞

      淡江大學中文系、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曾擔任《文訊》雜誌社文字編輯、崇右技術學院系助教、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以及國小作文班指導老師。個人著有《地球的孩子系列──聽見最美麗》(康軒文教&慈濟人文出版)、《擁抱大文豪》(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出版)、《國中精典古詩文快讀》(螢火蟲出版)。

    陳麗舟

      台大中文系畢。現就讀政大宗教所。翻譯作品:一行禪師《耕一畦和平的淨土》等。

    劉彥彬

      暨大中文所畢業,曾任大專講師。喜歡閱讀哲理性及社會學類書籍。對文字工作懷有幻想和憧憬,正在摸索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關係。

    魏旭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任崇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正式出版的著作:《讀寫聽說學典故文選篇》。

     

    目錄

    【出版緣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
    【專文推薦】汲取《壇經》心法,自證生命智慧 何照清

    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禪即平等
    00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002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003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004 佛法是不二之法
    005 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006 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007 明與無明,凡夫見二
    008 處凡愚不減,在聖賢而不增
    009 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010 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
    011 來去相因,成中道義
    012 其法無二,其心亦然
    013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禪在人間
    014 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015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016 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
    017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018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019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
    020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021 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
    022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023 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024 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
    025 直道不立文字
    026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027 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
    028 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029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佛向性中作,向身外求──禪須自悟
    030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031 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032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33 若識自本心,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034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035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036 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
    037 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038 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039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040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
    041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042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043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044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045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046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047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048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049 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050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
    051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052 自在神通,游戲三昧
    053 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054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055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056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禪重實踐
    057 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058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
    059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060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061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062 定慧一體,不是二
    063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064 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065 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066 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067 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068 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069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070 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
    071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072 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073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074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無欲求
    075 求法即善,覓祖即惡
    076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077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078 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079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080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081 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
    082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083 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
    084 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
    085 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086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087 自心皈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088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089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090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091 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092 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
    093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094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095 正劍不邪,邪劍不正
    096 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097 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
    098 毀譽不動,哀樂不生
    099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100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推薦序

    汲取《壇經》心法,自證生命智慧
    何照清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拜讀《六祖壇經》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了,《壇經》的許多句子總似靈光常在腦海中閃耀,帶給一己無限的智慧與清涼!隨著時間的逝去,年歲的增長,更發現《壇經》的智慧經得起考驗;他,??含光且歷久彌新!他,好似一座豐富的寶藏,只要你肯去汲取挖掘,一定能獲得超越紅塵世俗的法喜禪悅!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認為:《六祖壇經》的重要性可媲美《論語》、《老子》,是國人必讀的重要經典之一。一般認為,儒、釋、道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三家各擅勝場,共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精采。

      在中華文化儒、道、釋肥沃的土壤下,綻放出禪宗的奇葩;古德說:「凡言禪,皆本曹溪。」也說明了慧能曹溪禪,是中華禪的源頭;而《六祖壇經》更是禪宗的聖典。

      對多數人而言,《壇經》非常「親切」,他不似一般的佛經,有許多艱澀的名相術語;而《壇經》是唯一由國人金口親宣,被稱為「佛經」的書。

      慧能,原是一位鄉下樵夫,經過慕道、求道、悟道的過程,呈現自性、自度自悟、自成佛道的經驗,一步步行來,成為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影響後代極為深遠,他本身的行止,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生活的方式可有千百種,《壇經》的主人翁,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人可以活得如此莊嚴精采,靠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寶藏,而不是依靠外在物質名利的襯飾。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六祖壇經》的研究,長期以來,也一直是學術研究的熱門主題。學者的研究,自有其貢獻,令人敬佩!但還有一種閱讀《六祖壇經》的方法,在《壇經》的文本中,其實早已提醒我們:「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慧能也親身示範讀經的方式是「轉經」,而不是「被經轉」;另外書中也一再提醒我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迷人口說,智者心行」、「道由心悟」等讀經學法的方式,通過心悟的《壇經》的心法,用經典印證自己的心態,讓經典與心性結合,汲取《壇經》心法,成為一己生命智慧,對活潑的生命更有實質的助益,也似乎更符合禪宗的風格。

      商周出版社能在許多經典中,推薦《六祖壇經》給予讀者,苦心孤詣,令人感佩!本書選擇《六祖壇經》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極為方便,讀者只要用心領悟,《壇經》中的一言半句,都可以是悟道之機。本書介紹名句誕生的背景、名句的故事乃至歷久彌新說名句,擴展延伸了讀者的視野,也間接證明了《六祖壇經》對後世影響之廣闊與深遠;讀者若能透過此書再進一步研讀《六祖壇經》全書,相信更是本書撰寫老師們的成功與期許了。
    (本文作者為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系主任)

     

    詳細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xjnz94520 的頭像
      pxjnz94520

      pxjnz94520的部落格

      pxjnz94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